当前版:07版

本版导读

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走进崇庆中学
以文学对话点亮青春
文章字数:1,265
  □本报记者 马工枚
  11月5日,2025第三届成都国际文学周核心活动——“茅盾文学奖得主进校园”在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的齐贤堂拉开帷幕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携经典作品《历史的天空》,以“我的文学梦”为主题,与该校师生展开近两个小时的深度文学对话。
   开场情景交融 千年文脉与青春碰撞
  活动在崇庆中学学生自编自导的音乐情景剧《闪耀的理想》中正式启幕。校合唱团悠扬的歌声与舞蹈团灵动的舞姿交织,将青春朝气与文学理想具象化呈现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随后,8名学生代表带来诗歌朗诵《以文为炬、点亮少年梦》,从王勃“海内存知己”的豪迈,到陆游笔下“成都山水”的诗意,再到当代学子对文学的热爱,短短5分钟的朗诵串联起4300年蜀州文脉,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。
 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,崇庆中学始终践行“敦教悦礼,仁润天下”的办学理念,此次活动与本届成都国际文学周“传承天府文韵,绽放蓉城之美”的主题高度契合。“在承载千年文明的崇州土地上,让名家与青少年对话,就是要让热爱文学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扎根。”崇庆中学校长在活动致辞中表示。
   主题分享干货满满 拆解“英雄叙事”创作密码
  在主题分享环节,徐贵祥以自身创作经历为切入点,结合《历史的天空》《仰角》等经典作品,向师生拆解文学创作的“底层逻辑”。“文学不是历史的‘复印件’,而是要从时代洪流中抓取个体的命运轨迹。”他以《历史的天空》中“梁大牙”这一角色为例,详解如何塑造“有缺点却有血性”的英雄形象,提出“文学要以人性烛照历史”的创作观点。
  谈及从军营战士到文学大家的成长历程,徐贵祥特别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:“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把钥匙,能为青少年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。”他鼓励学生们养成“读经典、悟经典”的习惯,在阅读中积累创作素材,构建个人的文学认知体系。
   互动问答燃爆现场 七问七答解锁创作方法论
  “文学应该歌颂苦难还是超越苦难?”“面对创作瓶颈该如何突破?”互动环节成为活动高潮,崇庆中学7名高二学生接连抛出直击文学创作核心的问题,徐贵祥结合自身30年创作经验,逐一给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解答。
  针对“苦难书写”的疑问,他提出“文学要超越苦难见精神”,强调作家需以悲悯之心观察生活;谈及创作瓶颈,他分享“晨间写作30年”的习惯,直言“规律比灵感更可靠”;在多人物叙事技巧上,他总结“主线贯穿、细节立骨”的方法,建议学生从“绘制人物关系图谱”入手练习;关于好作品的标准,他明确“思想深度、艺术高度、情感温度缺一不可”。现场学生认真记录,不少人表示“这些干货让自己对文学创作有了新认知”。
  笔墨传情续文脉 文学星火点亮青春
  活动尾声,徐贵祥为7名提问学生亲笔签名赠送《历史的天空》,并写下“以文为炬,不负青春”的寄语。学生代表则向徐贵祥赠送“笔墨铸军魂,雄风扬正气”的书法作品,校方还送上崇州非遗竹编纪念品,寓意“文学精神如翠竹般节节生长”。
  “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文学光芒,就知道这种传承有了新的力量。”徐贵祥在活动结束时这样表示。此次崇庆中学的文学对话,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学大家,更让天府文脉在互动中得以传承。
发布日期:2025-11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