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版导读
砂锅里的火气
文章字数:1,673
韩朝春(四川)
我们四川人,哪位不是嘴巴刁钻得很?麻辣鲜香吃惯了,哪晓得我老婆这口砂锅汤,硬是把我这老饕的舌头驯得服服帖帖。厨房里那口老砂锅,锅盖边沿都磨出豁口了,还天天咕嘟咕嘟唱着歌,唱得我心头都软了。
老婆熬汤,讲究个“应季而食”。春分那会儿,她非要去菜市场寻那带泥巴的嫩豌豆尖,说这是“春天头啖鲜”。我笑她:“豌豆尖哪家没有?何必跑那么远?”她瞪我一眼:“你懂啥?菜场东头王婆婆的豌豆尖,是拿淘米水浇的,叶子背面还有露水珠珠哩!”结果那碗豌豆尖豆腐汤,绿得能滴出水来,我连喝三碗,舌头都鲜麻了。
夏天热得人发慌,她端出冬瓜薏米汤,汤里还飘着几片薄荷叶。我嫌淡,她拿筷子敲我碗沿:“你懂啥?这叫‘清热解暑’,比啥子冰啤酒都管用!”果然,喝完整个人都清凉了,连空调都不用开。
最巴适的是秋后那锅莲藕排骨汤。她非选九孔藕,说这种藕炖出来才拉得出银丝。有回我偷吃块藕,她举着汤勺追我:“你急啥子?火候到了自然香!”结果那锅汤,藕丝拉得比女儿的长发还长,香得左邻右舍都来敲门。
老婆熬汤,搞得非常精致,菜叶上的虫眼要剪得干干净净,她说这是“尊重食材的生命”。有回女儿带同学回家,见她用汤勺撇浮沫,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喂奶,同学惊呼:“阿姨您这手艺,比米其林大厨还专业!”她笑着往汤里撒了把枸杞:“熬汤和做人一样,都要讲究个‘慢工出细活’。”
她对火候的掌控,简直神了。文火叫“让食材在梦里舒展”,武火叫“唤醒沉睡的滋味”。有回我擅自调大了燃气阀,她举着汤勺追了我半间屋子:“火候急了,汤会哭的!”结果那锅汤,味道果然差了几分,我这才晓得,原来汤也会“伤心”。
最难忘的是女儿高考前夜。砂锅里浮着桂圆与核桃,老婆坐在餐桌旁打盹,汤勺还握在手里。月光透过纱窗落在她脸上,皱纹里沉淀的全是温柔。那锅汤我们喝了整整三天,女儿说比啥子提神饮料都管用,结果考了个满意的大学。
我们家的餐桌是圆的榉木桌,岁月在表面刻出浅浅的年轮。每日傍晚六点半,四把木椅会准时围成同心圆。老婆总把最好的汤碗放在我面前:“你血脂高,多喝点菌菇汤。”女儿立刻抗议:“妈偏心!”她便给女儿盛了碗飘着油花的鸡汤:“你脑力消耗大,得补补。”
有次家庭聚会,表姐盯着我们全家的体检报告惊叹:“你们家胆固醇指标怎么都跟运动员似的?”老婆正在给外甥女挑鱼刺,闻言抬头一笑:“可能是我们家的汤勺会认人吧。”满桌人哄笑时,我看见她悄悄把咸鸭蛋的蛋黄拨到自己碗里。
去年冬天流感盛行,全家接连中招。老婆在砂锅里煨了整夜的姜枣茶,茶色如琥珀,氤氲热气里浮着几粒枸杞,像落在雪地上的红梅。我们裹着毛毯围坐桌前,她忽然说:“你们看,这茶像不像浓缩的春天?”那一刻,窗外的寒风忽然变得温柔。
老婆的冰箱像一个微型博物馆。立春的保鲜盒里躺着荠菜馄饨,夏至的玻璃罐中泡着青梅酒,秋分的竹匾上晒着野菊,冬至的蒸笼里冒着八宝饭的热气。有次我帮她整理冰箱,发现底层压着本泛黄的笔记本,每一页都记着:“老张胃寒,加三片姜;妞妞上火,减两克盐。”
最动人的是她教儿子熬汤的场景。砂锅在他们手中传递,蒸汽模糊了代际的界限。儿子问:“为什么总要守着炉火?”她将汤勺递过去:“火候到了,自然就香了。就像你们长大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”窗外的玉兰树正落下第一片花瓣,轻轻落在他们交叠的手背上。
如今儿子已成家立业,也置办了一口小砂锅。视频里他兴奋地展示:“妈,我熬的汤也能拉丝了!”老婆抹着眼泪笑:“记得文火慢炖,火急了汤会哭的。”我忽然明白,这口砂锅传的不仅是手艺,更是一种将平凡日子过成诗的智慧。
夜深时,我常看见老婆在阳台侍弄她的薄荷盆栽。月光落在她发间,像撒了把细碎的银糖。那些被她精心煨煮的岁月,此刻都化作叶尖上的露珠,在晨风里轻轻摇晃。原来所谓幸福生活,不过是把每个清晨的米粒都洗净,把每锅傍晚的汤水都熬浓,让爱意随着蒸汽,慢慢渗进生命的每一道褶皱。
此刻砂锅又在咕嘟作响,儿子踮脚去揭锅盖,老婆在身后扶着他的腰。我忽然懂得,这世间最珍贵的滋味,从来不在珍馐美馔里,而在那口永远温热的砂锅中,在那些被耐心煨煮的晨昏里,在妻子鬓角日渐增多的白发间,静静流淌。
我们四川人,哪位不是嘴巴刁钻得很?麻辣鲜香吃惯了,哪晓得我老婆这口砂锅汤,硬是把我这老饕的舌头驯得服服帖帖。厨房里那口老砂锅,锅盖边沿都磨出豁口了,还天天咕嘟咕嘟唱着歌,唱得我心头都软了。
老婆熬汤,讲究个“应季而食”。春分那会儿,她非要去菜市场寻那带泥巴的嫩豌豆尖,说这是“春天头啖鲜”。我笑她:“豌豆尖哪家没有?何必跑那么远?”她瞪我一眼:“你懂啥?菜场东头王婆婆的豌豆尖,是拿淘米水浇的,叶子背面还有露水珠珠哩!”结果那碗豌豆尖豆腐汤,绿得能滴出水来,我连喝三碗,舌头都鲜麻了。
夏天热得人发慌,她端出冬瓜薏米汤,汤里还飘着几片薄荷叶。我嫌淡,她拿筷子敲我碗沿:“你懂啥?这叫‘清热解暑’,比啥子冰啤酒都管用!”果然,喝完整个人都清凉了,连空调都不用开。
最巴适的是秋后那锅莲藕排骨汤。她非选九孔藕,说这种藕炖出来才拉得出银丝。有回我偷吃块藕,她举着汤勺追我:“你急啥子?火候到了自然香!”结果那锅汤,藕丝拉得比女儿的长发还长,香得左邻右舍都来敲门。
老婆熬汤,搞得非常精致,菜叶上的虫眼要剪得干干净净,她说这是“尊重食材的生命”。有回女儿带同学回家,见她用汤勺撇浮沫,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喂奶,同学惊呼:“阿姨您这手艺,比米其林大厨还专业!”她笑着往汤里撒了把枸杞:“熬汤和做人一样,都要讲究个‘慢工出细活’。”
她对火候的掌控,简直神了。文火叫“让食材在梦里舒展”,武火叫“唤醒沉睡的滋味”。有回我擅自调大了燃气阀,她举着汤勺追了我半间屋子:“火候急了,汤会哭的!”结果那锅汤,味道果然差了几分,我这才晓得,原来汤也会“伤心”。
最难忘的是女儿高考前夜。砂锅里浮着桂圆与核桃,老婆坐在餐桌旁打盹,汤勺还握在手里。月光透过纱窗落在她脸上,皱纹里沉淀的全是温柔。那锅汤我们喝了整整三天,女儿说比啥子提神饮料都管用,结果考了个满意的大学。
我们家的餐桌是圆的榉木桌,岁月在表面刻出浅浅的年轮。每日傍晚六点半,四把木椅会准时围成同心圆。老婆总把最好的汤碗放在我面前:“你血脂高,多喝点菌菇汤。”女儿立刻抗议:“妈偏心!”她便给女儿盛了碗飘着油花的鸡汤:“你脑力消耗大,得补补。”
有次家庭聚会,表姐盯着我们全家的体检报告惊叹:“你们家胆固醇指标怎么都跟运动员似的?”老婆正在给外甥女挑鱼刺,闻言抬头一笑:“可能是我们家的汤勺会认人吧。”满桌人哄笑时,我看见她悄悄把咸鸭蛋的蛋黄拨到自己碗里。
去年冬天流感盛行,全家接连中招。老婆在砂锅里煨了整夜的姜枣茶,茶色如琥珀,氤氲热气里浮着几粒枸杞,像落在雪地上的红梅。我们裹着毛毯围坐桌前,她忽然说:“你们看,这茶像不像浓缩的春天?”那一刻,窗外的寒风忽然变得温柔。
老婆的冰箱像一个微型博物馆。立春的保鲜盒里躺着荠菜馄饨,夏至的玻璃罐中泡着青梅酒,秋分的竹匾上晒着野菊,冬至的蒸笼里冒着八宝饭的热气。有次我帮她整理冰箱,发现底层压着本泛黄的笔记本,每一页都记着:“老张胃寒,加三片姜;妞妞上火,减两克盐。”
最动人的是她教儿子熬汤的场景。砂锅在他们手中传递,蒸汽模糊了代际的界限。儿子问:“为什么总要守着炉火?”她将汤勺递过去:“火候到了,自然就香了。就像你们长大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”窗外的玉兰树正落下第一片花瓣,轻轻落在他们交叠的手背上。
如今儿子已成家立业,也置办了一口小砂锅。视频里他兴奋地展示:“妈,我熬的汤也能拉丝了!”老婆抹着眼泪笑:“记得文火慢炖,火急了汤会哭的。”我忽然明白,这口砂锅传的不仅是手艺,更是一种将平凡日子过成诗的智慧。
夜深时,我常看见老婆在阳台侍弄她的薄荷盆栽。月光落在她发间,像撒了把细碎的银糖。那些被她精心煨煮的岁月,此刻都化作叶尖上的露珠,在晨风里轻轻摇晃。原来所谓幸福生活,不过是把每个清晨的米粒都洗净,把每锅傍晚的汤水都熬浓,让爱意随着蒸汽,慢慢渗进生命的每一道褶皱。
此刻砂锅又在咕嘟作响,儿子踮脚去揭锅盖,老婆在身后扶着他的腰。我忽然懂得,这世间最珍贵的滋味,从来不在珍馐美馔里,而在那口永远温热的砂锅中,在那些被耐心煨煮的晨昏里,在妻子鬓角日渐增多的白发间,静静流淌。
发布日期:2025-11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