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版导读
广元昭化:优营商“小环境”促共富“大棋局”
文章字数:909
“哒哒哒、哒哒哒……”11月20日,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的“共富工坊”内,村民们正忙着赶制馒头垫、手工花篮、褶皱抱枕等产品,现场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。
“自从今年村里建了这个‘共富工坊’,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,不仅能学到手艺,还有时间照顾家庭,挺不错的。”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村民罗有英笑着说。
不仅在昭化镇,在射箭镇、卫子镇等多地的“共富工坊”,也为当地居民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。近年来,昭化区以优化镇域营商环境为突破口,创新推行“村企联姻”模式,依托“共富工坊”平台,通过精准对接、产业共建、利益共享三大举措,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。
企业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如何让企业引得来、留得住,真正激活地方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?
昭化区以精准匹配资源为核心,持续推动营商服务与资源对接深度融合,通过组建“镇村干部+专家”服务专班,主动上门摸排企业需求,建立“企业需求库”,并为企业提供政策、用地、审批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同时,昭化区还系统梳理各村资源,形成“村庄资源库”,并通过举办“村企对接会”“资源推介会”促进供需匹配。
目前,昭化区已推动6家重点企业与10余个村达成合作,为“共富工坊”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同时,昭化区各镇聚焦企业痛点,通过盘活闲置资产、简化审批流程等举措,为“共富工坊”落地提供便利。
在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,昭化区还针对技能不匹配问题,创新推出了“技能培训+岗位对接”服务,联合企业开展培训28次,培养“新农人”1120名。据悉,该区共建成8个“共富工坊”,“一村一特色”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,涵盖10条加工线、850亩果蔬基地和6项来料加工业务。
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让企业安心扎根,更让村民就近就业有了保障。昭化区还着力构建“企业+村党组织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出台激励政策,对参与乡村建设的企业给予信用加分和政策倾斜;明确企业将10%的利润反哺乡村,即5%用于基建、5%用于帮扶特殊群体,由镇政府全程监督。同时,昭化区协助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搭建纠纷调解平台,以机制保障共享城乡发展成果。
今年,昭化区“共富工坊”预计将带动3000余名群众增收,户均年增收约2400元,实现企业盈利、村庄发展与群众致富的多方共赢。
邹星雨
“自从今年村里建了这个‘共富工坊’,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,不仅能学到手艺,还有时间照顾家庭,挺不错的。”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村民罗有英笑着说。
不仅在昭化镇,在射箭镇、卫子镇等多地的“共富工坊”,也为当地居民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。近年来,昭化区以优化镇域营商环境为突破口,创新推行“村企联姻”模式,依托“共富工坊”平台,通过精准对接、产业共建、利益共享三大举措,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。
企业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如何让企业引得来、留得住,真正激活地方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?
昭化区以精准匹配资源为核心,持续推动营商服务与资源对接深度融合,通过组建“镇村干部+专家”服务专班,主动上门摸排企业需求,建立“企业需求库”,并为企业提供政策、用地、审批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同时,昭化区还系统梳理各村资源,形成“村庄资源库”,并通过举办“村企对接会”“资源推介会”促进供需匹配。
目前,昭化区已推动6家重点企业与10余个村达成合作,为“共富工坊”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同时,昭化区各镇聚焦企业痛点,通过盘活闲置资产、简化审批流程等举措,为“共富工坊”落地提供便利。
在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,昭化区还针对技能不匹配问题,创新推出了“技能培训+岗位对接”服务,联合企业开展培训28次,培养“新农人”1120名。据悉,该区共建成8个“共富工坊”,“一村一特色”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,涵盖10条加工线、850亩果蔬基地和6项来料加工业务。
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让企业安心扎根,更让村民就近就业有了保障。昭化区还着力构建“企业+村党组织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出台激励政策,对参与乡村建设的企业给予信用加分和政策倾斜;明确企业将10%的利润反哺乡村,即5%用于基建、5%用于帮扶特殊群体,由镇政府全程监督。同时,昭化区协助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搭建纠纷调解平台,以机制保障共享城乡发展成果。
今年,昭化区“共富工坊”预计将带动3000余名群众增收,户均年增收约2400元,实现企业盈利、村庄发展与群众致富的多方共赢。
邹星雨
发布日期:2025-11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