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版:07版

本版导读

十年租金一次付 南充蓬安江滩地“蹦”出金疙瘩
文章字数:922
  □周亮 本报记者 黄韬
  11月20日,嘉陵江的晨雾还没散尽,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金溪镇紫石坝村的江滩上,已是一片喧闹。村民们三五成群,弯腰、覆膜、勾苗,动作麻利。覆好的地膜在朝阳下闪着银光,一行行刚破土的萝卜苗,给冬日的黄土地披上了绿色的条纹衫。
  “忙是忙,心里安逸!”村民何国民直起腰,拍了拍手上的泥巴,掰起手指算起了账,“我这六七亩江滩地,撂荒了快二十年,现在好了,不仅每亩一年有280元的‘硬’租金,我在合作社务工,一年还能挣两万多块钱。”
  何国民口中的“硬”租金,硬在何处?硬就硬在,蓬安丰景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吕伟在2021年签约时,一口气把十年的租金,全部付清了。
  一锤子买卖,买来的是信任和安心。
  在农村,土地流转常见,但一次性付清十年租金的,却是新鲜事。
  “过去流转土地,最怕啥?怕业主因效益不好,就不再付租金!”紫石坝村党支部书记曹春秀道出了村民的顾虑。
  吕伟的这个决定,像一颗“定心丸”,让犹豫的村民们彻底放了心。“真金白银摆在那里,说明业主是铁了心要在这里长远发展。”一位村民笑着说。
  这笔提前到账的租金,不仅盘活了沉睡多年的千亩河滩地,更像一剂催化剂,激活了土地,也激活了人心。
  “一次性付清,对我们合作社来说,压力不小,但好处更大。”吕伟信心满满地表示,这样一来,就能安心做长期投入,敢投资整治土地、修建基础设施,心无旁骛地搞产业。
  合作社甩开膀子干,村民们也找到了新活路。村党组织牵头,把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,统一培训,统一派工。如今,像何国民一样,常年在基地务工的该村村民有100多人。
  他们不再是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农民,而是变成了拿“租金+薪金”的“产业工人”。昔日撂荒的“伤心地”,成了家门口的“增收田”。
  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江滩地,因其独特的沙壤土质,反而成了种植萝卜的“风水宝地”。这里种出的“冬悦”“迎冬二号”萝卜,口感甜脆,品相佳。
  “我们的萝卜,是坐过飞机、出过国的‘俏货’!”吕伟的语气里带着自豪,“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大型商超是我们的客户,在俄罗斯、越南等地,我们的萝卜也很受欢迎。”
  目前,这千亩萝卜基地年产量超万吨,产值达600余万元,加上轮作的玉米,总产值轻松越过千万元大关。一颗颗从江滩沙地孕育出的萝卜,已成为村民增收、乡村振兴的“金疙瘩”。
发布日期:2025-11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