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版导读
望鱼古镇
文章字数:1,593
刘雪燕(四川)
黄昏闲步来到雅女湖,在凉亭歇脚时,听说附近有个望鱼古镇。
第二天,预约车行驶了大概二十分钟戛然而停,开车师傅指着路旁陡峭的天梯说:“走上去就是望鱼古镇了。”
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,哇!天梯像是天神劈落的斧痕,斜斜地楔入山体。那一级级的石阶,若是男人的大脚踏上去,估计只能容下大半只脚掌。极目望去,在这满目苍翠的夏季,居然固执地站着一棵老树,裸露着苍劲的枝干,不多的几片树叶,在蓝色的天空下,刷着存在感。梯步真的很陡,高跟鞋走在上面像踩高跷,我果断脱掉,一手提一只,光脚而行稳当多了。即使这样,背着玉米的老奶奶,还是几步就把我甩远了,她佝偻的身影和如履平地的步伐,真有点让人不敢相信呀!
用“狭窄”两字形容望鱼古镇,一点也不为过。从这家的街沿到那家的门口,就一大跨步的距离。古镇也不长,仅200米左右,两侧全都是木结构的青瓦房,雕花的木门,颤巍巍地挂着生锈的锁,只有空洞的窗框,不经意地就泄露了主人未归的秘密。这是我见过的最没有商业味的古镇。来之前查看古镇历史,它可是茶马古道上的繁华驿站。偶见敞开的门里,进出的也都是些老年人,不是忙着晾晒谷豆,就是在用篾条编制农具。他们安静的脸庞找不出都市人脸上的疲惫。
画面中突然闪出熟悉的身影,正是背玉米的老奶奶,只见她坐在低矮的屋檐下,大簸箕里倒满了金黄的玉米棒,她用手像拨算盘子一样地拨着玉米棒,一颗颗玉米籽,便叮叮当当地落入了她的铝盆。我问老奶奶:“拿来做啥呀?”老奶奶张开掉了门牙的嘴,指着身旁的石磨说:“磨成浆做玉米饼。”我说:“要多久能做好啊?”老奶奶看看天说:“下午吧,孙子放学就差不多了,想吃就等到。”我很想吃,但等不到下午啊。
夏天的天说变就变,几朵乌云飘来,雨便如注了。我躲进了檐下,半开的门板,吱呀一声开了,顶着一头银发的大妈,看了看我打湿的裙角,招呼我进屋坐。看样子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,我于是躲进了屋。可大妈依然倚门望向外面,不一会儿,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脚步声,一截木头先进了屋,接着是一位和大妈年龄相仿,光着上半身的大叔,带着雨水跨了进来,根根分明的肋骨仿佛也在帮他使着劲,只见他把木头往墙角一放,大妈忙递上干毛巾,擦干头发后,他坐在门槛上,倒掉了胶鞋里面的雨水……大妈和大叔,没有说一句话,想说的也许都藏在对视的眼神中吧!
古镇只有一家豆花店,女老板是位中年妇女,头发剪得很短,围着扎染的蓝布花围裙,干净利索的模样。我一进门她就热情地招呼我,指着靠窗的位置说:“这个位置巴适,又亮,可以看底下的周公河。”我坐下,随手翻看桌上的点菜单,她忙用手在围裙上搓着,不好意思地说:“现在是淡季,没有准备这么多的菜,只有豆花,你看将就吃点要得不?”饥肠辘辘的我只好将就咯,女老板端来了两碗,原来她中午也是吃豆花,一张条桌上吃饭,我和她之间的陌生感自然就没了。我问她古镇为什么叫望鱼古镇,她说:“在我很小的时候,外婆就给我讲过,大禹治水时身边总跟着一只灵猫,我们这条周公河里有许多鱼儿,猫眼馋就下河抓鱼,吃了美味的鱼后,这猫就再也不想离开周公河了,日夜蹲守在河边,最后化作了一块巨大的岩石,我们的房子就是修在这块石头上的。”难怪叫“望鱼古镇”。正在这时,一个穿着红色肚兜的四五岁小男孩,捧着大粗碗走了进来,女老板笑着说:“你爷爷又想吃了吧!”那男孩重重地点了点头,女老板给他盛了大大的一碗,望着转身就走没有付钱的小男孩,我忙提醒,女老板笑着说:“豆花经常都卖不完的,邻居们想吃,来端就是了,他们吃不完的蔬菜,也常常给我……”
雨后的空气如薄荷般清新,踩着青石板上的积水,我缓缓地走向那道“天梯”。老树依然倔强地伫立在那儿。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,没有喧嚣的叫卖声,却有着最质朴的生活气息。不老的是古镇,老去的是坐在石础上捧着粗碗的古镇人。
“山河不改旧容颜,静候风尘有缘人。”也许我就是那个有缘人吧,在这里我遇见了朴实的他们,找回了最真的自己。
黄昏闲步来到雅女湖,在凉亭歇脚时,听说附近有个望鱼古镇。
第二天,预约车行驶了大概二十分钟戛然而停,开车师傅指着路旁陡峭的天梯说:“走上去就是望鱼古镇了。”
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,哇!天梯像是天神劈落的斧痕,斜斜地楔入山体。那一级级的石阶,若是男人的大脚踏上去,估计只能容下大半只脚掌。极目望去,在这满目苍翠的夏季,居然固执地站着一棵老树,裸露着苍劲的枝干,不多的几片树叶,在蓝色的天空下,刷着存在感。梯步真的很陡,高跟鞋走在上面像踩高跷,我果断脱掉,一手提一只,光脚而行稳当多了。即使这样,背着玉米的老奶奶,还是几步就把我甩远了,她佝偻的身影和如履平地的步伐,真有点让人不敢相信呀!
用“狭窄”两字形容望鱼古镇,一点也不为过。从这家的街沿到那家的门口,就一大跨步的距离。古镇也不长,仅200米左右,两侧全都是木结构的青瓦房,雕花的木门,颤巍巍地挂着生锈的锁,只有空洞的窗框,不经意地就泄露了主人未归的秘密。这是我见过的最没有商业味的古镇。来之前查看古镇历史,它可是茶马古道上的繁华驿站。偶见敞开的门里,进出的也都是些老年人,不是忙着晾晒谷豆,就是在用篾条编制农具。他们安静的脸庞找不出都市人脸上的疲惫。
画面中突然闪出熟悉的身影,正是背玉米的老奶奶,只见她坐在低矮的屋檐下,大簸箕里倒满了金黄的玉米棒,她用手像拨算盘子一样地拨着玉米棒,一颗颗玉米籽,便叮叮当当地落入了她的铝盆。我问老奶奶:“拿来做啥呀?”老奶奶张开掉了门牙的嘴,指着身旁的石磨说:“磨成浆做玉米饼。”我说:“要多久能做好啊?”老奶奶看看天说:“下午吧,孙子放学就差不多了,想吃就等到。”我很想吃,但等不到下午啊。
夏天的天说变就变,几朵乌云飘来,雨便如注了。我躲进了檐下,半开的门板,吱呀一声开了,顶着一头银发的大妈,看了看我打湿的裙角,招呼我进屋坐。看样子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,我于是躲进了屋。可大妈依然倚门望向外面,不一会儿,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脚步声,一截木头先进了屋,接着是一位和大妈年龄相仿,光着上半身的大叔,带着雨水跨了进来,根根分明的肋骨仿佛也在帮他使着劲,只见他把木头往墙角一放,大妈忙递上干毛巾,擦干头发后,他坐在门槛上,倒掉了胶鞋里面的雨水……大妈和大叔,没有说一句话,想说的也许都藏在对视的眼神中吧!
古镇只有一家豆花店,女老板是位中年妇女,头发剪得很短,围着扎染的蓝布花围裙,干净利索的模样。我一进门她就热情地招呼我,指着靠窗的位置说:“这个位置巴适,又亮,可以看底下的周公河。”我坐下,随手翻看桌上的点菜单,她忙用手在围裙上搓着,不好意思地说:“现在是淡季,没有准备这么多的菜,只有豆花,你看将就吃点要得不?”饥肠辘辘的我只好将就咯,女老板端来了两碗,原来她中午也是吃豆花,一张条桌上吃饭,我和她之间的陌生感自然就没了。我问她古镇为什么叫望鱼古镇,她说:“在我很小的时候,外婆就给我讲过,大禹治水时身边总跟着一只灵猫,我们这条周公河里有许多鱼儿,猫眼馋就下河抓鱼,吃了美味的鱼后,这猫就再也不想离开周公河了,日夜蹲守在河边,最后化作了一块巨大的岩石,我们的房子就是修在这块石头上的。”难怪叫“望鱼古镇”。正在这时,一个穿着红色肚兜的四五岁小男孩,捧着大粗碗走了进来,女老板笑着说:“你爷爷又想吃了吧!”那男孩重重地点了点头,女老板给他盛了大大的一碗,望着转身就走没有付钱的小男孩,我忙提醒,女老板笑着说:“豆花经常都卖不完的,邻居们想吃,来端就是了,他们吃不完的蔬菜,也常常给我……”
雨后的空气如薄荷般清新,踩着青石板上的积水,我缓缓地走向那道“天梯”。老树依然倔强地伫立在那儿。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,没有喧嚣的叫卖声,却有着最质朴的生活气息。不老的是古镇,老去的是坐在石础上捧着粗碗的古镇人。
“山河不改旧容颜,静候风尘有缘人。”也许我就是那个有缘人吧,在这里我遇见了朴实的他们,找回了最真的自己。
发布日期:2025-07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