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版导读
雪山杜鹃
文章字数:1,353
映月河(四川)
如果说,中国是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,那么西岭雪山就是中国野生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了。西岭雪山的杜鹃均属于高山杜鹃,花期可达半年;分布面积达二百多平方公里,实属罕见。这里的杜鹃生长在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的地方,每年三至八月,花朵自低海拔地区逐次向高海拔地区竞相绽放。
春暖花开时节,在大飞水原始森林旅游路线的起点茶地坪和滑雪场山门处的打索场,就能够尽情欣赏到杜鹃花的艳丽。而到了烈日炎炎的七月,大雪塘、羊子岭半山处,那宽广的带状草地与森林的连接处,杜鹃花这才漫不经心地怒放。
西岭雪山的杜鹃,受雪山森林庇护和雪水滋润,更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。花形常为顶生总状花序、伞房花序,花冠明显呈漏斗状、钟形;花色丰富,有白、红、粉红、紫、紫红、偏蓝色、红白色,并有条纹和斑点等种种变化,五彩缤纷。这里的杜鹃品种丰富多样,那十几朵小花紧紧簇拥在一起,彼此相依偎,共同汇聚成斗碗般大小的大花朵,在森林的葱郁绿色中显得格外醒目,即便在一两里外的地方都能清晰看见。
每当花季,在郁郁葱葱的西岭群山中,你会看到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在青山绿树之间,一团团一簇簇,开得那么热烈,开得那么绚丽。杜鹃花状似喇叭,仰天长啸,唱出诱人的曲子,引来蜂蝶群舞,热闹非凡;又如倒悬的铃铛,在风中摇曳,敲出泠泠之音;更犹若身披锦缎的女子,翩翩起舞,那条条花蕊,就是纤纤的素手,直指苍穹。
杜鹃树密密匝匝地生长着,很少有高大挺拔的,而多是虬枝蜿蜒,似纤巧的女子,摇曳生姿。它们从不孤芳自赏,而是极尽生命的全部,向世间展示自己最纯朴自然的美丽。每一朵花儿都空灵含蓄,如诗如画,美不胜收,让人流连忘返。
“岭上开遍哟——映山红!”那首经典电影插曲《映山红》,用来形容、描绘春天里的西岭雪山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景况,恰如其分。能够欣赏到西岭杜鹃花开的天然景色,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,愉悦之情便会油然而生。
在历代名人古诗词中,有四五十首描写杜鹃花与杜鹃鸟的佳句。唐代李白《宣城见杜鹃花》:“蜀国曾闻子规鸟,宣城还见杜鹃花。一叫一回肠一断,三春三月忆三巴。”唐代白居易《山石榴寄元九》:“闲折两枝持在手,细看不似人间有;花中此物是西施,芙蓉芍药皆嫫母。”宋代文天祥《金陵驿》:“……从今别却江南路,化作啼鹃带血归。”宋代苏轼《筑堤》:“东风第六桥边柳,不见黄鹂见杜鹃。”中国几千年来的一代代文人墨客,已经把杜鹃视作一种悲鸟,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。杜鹃花与杜鹃鸟,也就浓浓地寄托着诗人无尽的伤感和哀怨。
为什么这些名人对杜鹃情有独钟呢?因为在春夏之际,杜鹃怒放出美丽娇艳的姿态,让人赏心悦目。凑巧,杜鹃花盛开之时,也正是杜鹃鸟高歌之际,再听那杜鹃鸟彻夜不停地啼鸣,凄凉哀怨、清脆短促,常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怀,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,古人误以为它“啼”得满嘴流血,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,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鸣时流出的鲜血,因而引出许多关于“杜鹃啼血”“啼血深怨”的传说和诗篇。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“杜鹃花与鸟,怨艳两何赊。疑是口中血,滴成枝上花。”他们把杜鹃花与杜鹃鸟,诗情画意地联想在一起了。
被人们称誉为“花中西施”的杜鹃,在西岭雪山从春天一直开到夏秋。那满山鲜艳美丽的杜鹃花就像彩霞绕林,火红一片,精心装扮着西岭的山山水水,更增添了人们对雪山的无限向往之情。
如果说,中国是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,那么西岭雪山就是中国野生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了。西岭雪山的杜鹃均属于高山杜鹃,花期可达半年;分布面积达二百多平方公里,实属罕见。这里的杜鹃生长在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的地方,每年三至八月,花朵自低海拔地区逐次向高海拔地区竞相绽放。
春暖花开时节,在大飞水原始森林旅游路线的起点茶地坪和滑雪场山门处的打索场,就能够尽情欣赏到杜鹃花的艳丽。而到了烈日炎炎的七月,大雪塘、羊子岭半山处,那宽广的带状草地与森林的连接处,杜鹃花这才漫不经心地怒放。
西岭雪山的杜鹃,受雪山森林庇护和雪水滋润,更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。花形常为顶生总状花序、伞房花序,花冠明显呈漏斗状、钟形;花色丰富,有白、红、粉红、紫、紫红、偏蓝色、红白色,并有条纹和斑点等种种变化,五彩缤纷。这里的杜鹃品种丰富多样,那十几朵小花紧紧簇拥在一起,彼此相依偎,共同汇聚成斗碗般大小的大花朵,在森林的葱郁绿色中显得格外醒目,即便在一两里外的地方都能清晰看见。
每当花季,在郁郁葱葱的西岭群山中,你会看到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在青山绿树之间,一团团一簇簇,开得那么热烈,开得那么绚丽。杜鹃花状似喇叭,仰天长啸,唱出诱人的曲子,引来蜂蝶群舞,热闹非凡;又如倒悬的铃铛,在风中摇曳,敲出泠泠之音;更犹若身披锦缎的女子,翩翩起舞,那条条花蕊,就是纤纤的素手,直指苍穹。
杜鹃树密密匝匝地生长着,很少有高大挺拔的,而多是虬枝蜿蜒,似纤巧的女子,摇曳生姿。它们从不孤芳自赏,而是极尽生命的全部,向世间展示自己最纯朴自然的美丽。每一朵花儿都空灵含蓄,如诗如画,美不胜收,让人流连忘返。
“岭上开遍哟——映山红!”那首经典电影插曲《映山红》,用来形容、描绘春天里的西岭雪山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景况,恰如其分。能够欣赏到西岭杜鹃花开的天然景色,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,愉悦之情便会油然而生。
在历代名人古诗词中,有四五十首描写杜鹃花与杜鹃鸟的佳句。唐代李白《宣城见杜鹃花》:“蜀国曾闻子规鸟,宣城还见杜鹃花。一叫一回肠一断,三春三月忆三巴。”唐代白居易《山石榴寄元九》:“闲折两枝持在手,细看不似人间有;花中此物是西施,芙蓉芍药皆嫫母。”宋代文天祥《金陵驿》:“……从今别却江南路,化作啼鹃带血归。”宋代苏轼《筑堤》:“东风第六桥边柳,不见黄鹂见杜鹃。”中国几千年来的一代代文人墨客,已经把杜鹃视作一种悲鸟,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。杜鹃花与杜鹃鸟,也就浓浓地寄托着诗人无尽的伤感和哀怨。
为什么这些名人对杜鹃情有独钟呢?因为在春夏之际,杜鹃怒放出美丽娇艳的姿态,让人赏心悦目。凑巧,杜鹃花盛开之时,也正是杜鹃鸟高歌之际,再听那杜鹃鸟彻夜不停地啼鸣,凄凉哀怨、清脆短促,常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怀,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,古人误以为它“啼”得满嘴流血,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,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鸣时流出的鲜血,因而引出许多关于“杜鹃啼血”“啼血深怨”的传说和诗篇。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“杜鹃花与鸟,怨艳两何赊。疑是口中血,滴成枝上花。”他们把杜鹃花与杜鹃鸟,诗情画意地联想在一起了。
被人们称誉为“花中西施”的杜鹃,在西岭雪山从春天一直开到夏秋。那满山鲜艳美丽的杜鹃花就像彩霞绕林,火红一片,精心装扮着西岭的山山水水,更增添了人们对雪山的无限向往之情。
发布日期:2025-11-19